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Diosna實驗型濕法制粒機P1-6在實驗室尺度的成功并不總能無縫轉移到大規模生產環境。工藝轉移放大的過程中,會遇到一系列挑戰,這些挑戰主要源于從小規模實驗到工業化生產的多方面差異。以下是幾個關鍵點的討論,涵蓋了工藝參數、設備選型、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的考慮。
一、工藝參數的調整
1、物料比和加水量
調整理由:實驗室中少量的物料更容易均勻混合,而在大規模生產中,大量的物料可能會導致混合不均。因此,需要調整物料之間的比例和加水量,以確保在大容量混合器中也能得到一致的濕物料質量。
2、攪拌速度與時間
調整理由:攪拌能量在實驗室規模下可能足夠,但當擴大規模時,相同轉速下攪拌葉產生的剪切力可能不足以形成所需的顆粒。因此,必須重新評估攪拌速度和時間,有時還需要增加額外的攪拌元件,如側壁刮刀,以改善物料的流動性和混合效果。
3、制粒工具的選擇
調整理由:實驗型設備常采用手工篩選或小型旋轉篩網,而在放大生產時,則需要更高效的制粒工具,如大型旋轉篩或擠壓滾筒,以適應更高的產能需求。此外,工具的幾何形狀和開口尺寸也需要相應調整,以保持顆粒尺寸的一致性。
二、設備選型與布局
1、混合容器尺寸
調整理由:實驗室設備的混合容量有限,而生產型設備可能擁有數十倍乃至數百倍的混合空間。容器尺寸的變化會影響物料的填充率和混合效率,因此,選擇合適容量的混合器至關重要。
2、干燥系統的設計
調整理由:濕法制粒后的干燥過程也是放大生產中的重點考量環節。實驗室可能使用簡單的烘箱或鼓風干燥機,但大規模生產則可能需要隧道式干燥機或多層帶式干燥機,以提高干燥效率和產能。
3、在線監測與控制系統
調整理由:為了確保大規模生產中的工藝一致性,需要集成更多的在線監測和自動控制系統,例如濕度傳感器、重量傳感器和溫度控制器,以便實時調控和反饋,減少人工干預的誤差。
三、產品質量控制
1、批次間的一致性
關注焦點:在放大生產中,每個批次的物料質量和產量都會大幅增加,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程序,確保批次間的產品質量一致。這包括原材料檢驗、中間體測試和成品分析的標準化。
2、合規與法規遵循
調整理由:大規模生產需要符合GMP(良好生產規范)和其他相關法規要求,這意味著必須建立完整的文件記錄系統,跟蹤每一生產步驟,確保可追溯性,并進行常規審計。
Diosna實驗型濕法制粒機P1-6工藝向大規模生產轉移時,需要細致規劃和系統性試驗,以克服上述各項挑戰。成功的工藝轉移依賴于深入理解物料特性、精心挑選生產設備、精確控制工藝參數以及建立完善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。
此外,采用“質量源于設計”(QbD)的理念,通過統計學工具如DoE進行實驗設計,可以有效地預測和管理放大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,從而加速新藥或新產品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進程。